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七日
有一位署名为“志明”
的读者来信,问我这专栏所介绍的林维斯特的《中国内幕》,原文可以在什么地方买到。
他认为我的译文只是摘录,看来不够过瘾。
我是在英国的《卫报》上读到的,不知美国其他什么报上是否还有登载。
这位志明先生若想读齐全文,只有写信去孟彻斯特补购旧报了,那是分别刊载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该报的。
我看过的旧报没有保留,手边只存有该文的第二段,现择要译介如下:
林维斯特是在一九六〇年冬天到北京的,那时中共正在遭到经济上的极大困难。
他说:“整个城市似乎已经死了,店铺中都是空的,饭馆关着门。
没法子买到一枚钉子、一团线、一张纸。
大跃进的口号还是在叫着,但在这个空壳子的里面,什么都没有,什么事都没法干。
整个国家似乎已经窒息了。
在两年之后的今天,危机还在发展,但已不是那样的严重。
已有东西在店中出卖。
虽然,购买的人很少。
当局已放松了管制。
街上有了小贩,有了争取顾客的工匠。
北京是全国管制得最严的地区,但当局也不得不适应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局面,任由人民自谋出路。”
那篇文章中说到今日北京居民的配给是这样:面粉的每月配给量,主妇是二十四斤,脑力劳动者三十斤,体力劳动者四十斤。
数量仍和一九五九年以来没有分别,但质量已有改善。
食油每月半斤,猪肉或鱼肉每月三两。
每人每年可买鞋一对,肥皂两块。
物价也已普遍降低,在六〇年,在饭馆中吃最普通的一餐饭,要人民币十五元到二十元,以一个每月工资六十元的工人来说,那当然是绝对吃不起的。
今年,这样一顿饭已降到了五元(约合港币十二元)。
本来空荡荡的店铺中,现在货架上又摆满了物品,但普通人要去买它一件,那是很不容易的,幽默的北京人将这些百货公司叫做“百货展览会”
,意思是说只可看看,不能买回家去。
中共现在有一种工业证制度,每二十元的工资加发一张工业证。
每件定价一元的物品,购买时通常须缴一张工业证,一个热水瓶的售价是五元到十元,除了付给人民币外,还得缴五张到十张工业证,高价物品买的人少,工业证就可少些。
一只木箱售二十元,只需十张证。
一台收音机售价一百五十五元,只需四十五张证。
某种货物存货较多,购买时所需工业证也可少些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行走阴阳两界,杀厉鬼,降恶妖,斗僵尸,锄强扶弱,与黑白无常,牛头马面称兄道弟。...
一个当代宅男穿越到初唐一个墨家子弟身上,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水杯中,很快,整个大唐就被渲染的乌七八黑。...
这是一个狗熊,枭雄,英雄并存的未开化年代。当人们拿着平均工资一两百的时候,有那么一群人日进斗金,在这空白的年代飞速完成了原始积累。重生回1992年的柴进站在南下的老旧绿皮火车上,望着窗外改革春风绿过的大地,目光尖锐我要滔天财势!一段壮丽波涛万丈的商界传奇,自此而生!...
柳朝明记得,初遇苏晋,是景元二十三年的暮春。那个时节总是多雨。他在朱雀桥边落轿,她隔着雨帘子对他一揖。雨丝洋洋洒洒,他看不真切,只记得她一身素衣,明眸深处仿佛有火燎原。...
为了给身患重病的母亲治病,苏墨向白富美女友借钱,却反遭羞辱,意外得知女友竟是为了他母亲的肾源,才故意接近他...
卫峥穿越至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之上,凭借着高超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,他训练出一支号称幽灵的特种部队,背负着一个民族沉重的苦难和四万万人的悲愤,以眼还眼,以血还血。...